一直以來,做開發的朋友都在說自己經歷的項目有多爛。也有很多的朋友在嘆息:現在進入IT門檻越來越低,大批的人搞了一段時間的培訓就上崗了。從這些仿佛可以看到IT已經開始“平民化”,有點普及的感覺,不在是我們以前認為的“高科技,有技術含量,聰明人搞的事情”。
現實也在不斷的變化,IT這個以前比較“高端”的行業,開始有點沉淪的感覺,現在只要有人問“你是不是搞IT的?”,這個時候,回答居然是這樣的:“你才是搞IT的,你全家都是搞IT的。”
其實很坦白的說,現在確實感到IT圈子比較的浮躁,IT在很多人的鼓吹下成為了謀取私利與暴利的手段。加上很多的媒體,社區,公司不斷的炒,把很多的IT人員都搞的很浮躁,說的不好聽,搞得有點人心惶惶。
各種新技術的出現,又成了新的炒作點,讓很多人應接不暇,最后大家的心思都花在如何快速搞錢,或者說如何快速的通過某些技術手段大賺一筆,沒有考慮到這些行為對整個IT的生態影響。
回到我們自身來看,很多的朋友對IT,對技術產生了很多的懷疑,確實,現實讓很多的技術人員很沮喪。但是,問題的背后隱藏的又是機會。
現在的很多的IT從業人員的能力和素質不是太理想,導致開發出來的系統也是問題百出。但是,我們現實中的業務是越來越復雜,數據也是越來越多,已經不是以前隨便搞幾天培訓就上崗的技術人員可以搞定的。
所以,從長遠來看,專業化是必然的趨勢。換句話說,以后搞軟件開發的,搞技術的會是一批專業的人在進行。雖然現在又很多的開發神器,有很多的新的技術,其實說到底,軟件開發還是得靠人,沒有好的人員參與,什么都是白搭。
或許有人會說,有的軟件不需要搞的多么的好,只要可以暫時的用一段時間就行了。這點不否認,其實關于這一點,我們完全可以想想我們的生活。我相信我們都常常去買一些生活用品,有貴的,也有便宜的,有質量好的,也有劣質品。雖然有很多的便宜的,可以滿足我們暫時的水貨商品,但是,從長遠的成本來看,很多人還是更喜歡花點錢,買質量好的,畢竟很多的商品確實是一分價錢一分貨。特別是對我們生活很重要,那些大件的商品,我們寧愿去花錢,去買品牌。
軟件也是這樣的,現在確實有很多的軟件開發商和公司,確實是魚目混雜。但是,隨著以后的發展,軟件對企業的發展,對社會的發展會越來越重要。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數據將會成為一種很重要的資產,我們不希望數據無緣無故的因為系統的崩潰而丟失,也不希望很多的業務在處理的過程中出現問題,更加不希望公司被幾套不合格的軟件攪得不得安寧。
所以,對于技術,對于IT行業,發展是不錯的,只是現在確實很多方面不盡人意。國外在這方面已經走的不錯了,國內走向專業化,理性化,也是遲早的事情。
就好比在以前文革的時候,認為讀書無用,把很多的知識分子全部打到。但是國家的建設,經濟的發展還是得靠知識分子,雖然那個時候全國上面一片呼聲反對讀書,但是讀書,學知識,是必須的,是發展的趨勢和需要。
在文革中,因為大環境的影響,很多的人都不學習,國內的知識分子極少,導致了文革之后的國家建設知識分子奇缺。
同理,其實我感覺我們也處于一個類似的困境,如果我們不真正的扎扎實實的去搞技術,去穩打穩扎,一旦以后IT行業的環境變化,需要專業人士的時候,我們可能就心有余而力不足,悔恨當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