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計算占據頭條新聞的時代,我們很容易忘記,托管應用其實已經存在很長一段時間。托管的概念是這樣的:有人有一個昂貴或復雜的軟件產品,他們通過網絡以某種方式出售對該產品的訪問。通過這種方法,你可以讓其他人來幫你做你自己不想做或者不能做的事情?,F在這種模式正越來越普遍,遍及到你購買的幾乎所有類型的產品或平臺。供應商可以為你托管電子郵件、稅務數據,甚至你家人的照片。從其最簡單的形式來看,廣受炒作的“云計算”其實只是各種不同類型的托管訪問。無論供應商使用“托管”、“云計算”還是“基于供應商”的說法,其實本質都是相同的東西。
所有應用并不是相同的。對于你網絡中運行的所有應用而言,正常運行時間和可用性都是重要的考慮因素,而網絡管理軟件則占據著更為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應該選擇部署自己的網絡管理應用,還是選擇供應商提供的方案呢?
在過去幾年中,筆者曾任職為網絡管理員和IT管理員,對很多不同的托管應用進行了評估,并將它們與現有或計劃中的網絡管理產品進行對比。下面,筆者將與大家分享其總結的產品優缺點信息,希望這些信息能夠幫助你為你的企業做出正確的決策。
企業內部網絡管理系統
企業內部網絡管理意味著你需要自己動手部署。但這并不是說,你不能從顧問等外界力量獲得幫助,或者說你不能聘請一些新的員工來管理應用。然而,在這種方案中,這些產品的成功或者失敗的責任落在了你身上??梢哉f,這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你完全掌控網絡管理平臺,另一方面,這個平臺是會獲得巨大的成功還是巨大的失敗,將直接決定著你會受到贊揚還是降職。與大多數IT領域的“DIY”一樣,筆者很喜歡這種完全控制的做法,你可能也會喜歡。
企業內部部署網絡管理系統的優點:
成本。在很多情況下,企業內部方案的成本更少(當然,對此供應商會有不同的說法)。你可能已經有一臺服務器在運行,軟件授權可能是基于每CPU插座,而不是每個節點,并且,你可能很想部署自己的系統。在大多數情況下,除非你有巨大的初期資本支出,DIY部署通常會更便宜(假設你有足夠的時間和專業知識)。
控制。因為企業內部應用是你自己的軟件,由你自己配置,運行在你自己的服務器上,并且位于你的數據中心內,因此,你擁有完全的控制權。是否備份服務器,以及當系統不能正常運行時,是否對其進行故障排除,都將由你來決定。而且與訪問供應商的系統相比,完全控制能夠提高企業內對網絡管理軟件的興趣和專業知識。
定制化。對于你自己的軟件,你可以根據需要進行定制,并將其與其他產品整合。而供應商可能會限制其軟件的定制,以保持其客戶和配置的規范化。
企業內部部署網絡管理系統的缺點:
時間。在很多情況下,IT人員很難為新項目騰出可用的時間。企業通常會安排IT專業人員處理關鍵任務IT項目,而網絡管理系統往往不在其中。因此,你需要更高效地利用可用時間。
責任。如果你的軟件出現故障或者不能像你設想的那樣運作,你只能怪自己。你不能像使用供應商的產品那樣得到任何保障。如果數據庫被損壞,系統停機,你完全要靠自己來使其恢復(但愿你備份了數據)。
老化和更新。擁有自己的系統(就像擁有自己的硬件)的缺點是,在一段時間后,它會老化,你將需要對其進行更新。事實上,你甚至可能會厭倦該軟件,而想要使用不同的產品。此外,如果你購買的平臺貶值了,你不太可能能夠更換它。
供應商提供的網絡管理系統
與企業內部部署系統相對的是供應商提供的系統。對于供應商提供的系統,你使用的是運行在別人企業內的產品,并通過網絡對其進行訪問。你的供應商可能在網絡管理方面有著專業知識,其產品可能是最好的產品,但供應商也可能遭遇服務器故障或者數據中心停機,從而使你你失去網絡訪問。這樣看來,即付即用的模式有較強的保障。
企業網絡管理系統的優點:
速度。與你自己部署的系統相比,專門從事托管網絡服務的供應商將能使你的系統更快地進入生產環境。
特性。在很多情況下,供應商擁有多元化的客戶,并涉足不同的產業,在很多方面都擁有豐富的經驗,比企業購買并在內部部署的“簡陋”應用,托管系統能夠提供更多的功能和特性。
沒有資本開支。由于大多數托管應用作為軟件即服務(SaaS)出售,供應商提供的網絡管理產品通常沒有前期費用。這可能使企業更快地獲得投資回報,這樣,企業在試圖向高管申請巨大資本支出時,將更容易獲得批準。
企業網絡管理系統的缺點:
責任。當你自己部署網絡管理時,你會遇到責任問題,而當你委托別人做事時,同樣也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供應商可能會有與你相同的問題,并且,你并不能確保供應商可以比你更有效地解決問題。問題和停機不可能不會發生;企業應該在服務水平協議中要求供應商為停機事故或性能問題提供金錢賠償。
穩定性。無論供應商的規模如何,它都有可能會面臨破產或倒閉。并且,無論供應商的連續運營計劃如何,網絡連接問題也可能會發生,影響你的使用。為此,企業應該仔細考慮供應商網絡監控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例如如果該應用無法訪問,或者更糟的是,不再可用。
授權。大多數供應商提供的產品是基于每臺設備或每個節點來收費,節點甚至可能是所管理的設備上的接口。為此,你可能需要比預期更多的設備,而這樣的即付即用的成本最終可能會嚇死你。但如果因為企業經營狀況或者其他外部因素,你不再需要監控像以前那么多的內容,每月的成本可能會減少。
你應該怎樣做?
筆者建議你基于這些考慮來作出決策:首先,你更相信誰(你自己還是供應商)?其次,哪種方法看似更可靠?第三,哪種方案成本更低?最后的關鍵因素是:與已經用過你正在考慮的產品的IT專業人員進行交談,最后確定是選擇企業內部系統還是供應商提供的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