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一桶水在凝聚了無數正能量后冰力全開,澆濕各界名流們的腦門以及粉絲們的眼球。
而反觀國產軟件行業的發展,“棱鏡門”這桶冰水無情地澆醒了國內軟硬件廠商,也許十年后再回憶現在,我們應該對斯諾登表示感謝。
自棱鏡門事件發生以來,國內輿論也像“冰桶現象”那樣,掀起了“去IOE”、“去SOA”的浪潮。另一方面,政策的推手也動作頻頻,在這樣的背景下,軟件國產化的呼聲逐漸高漲。國內大型企業負責人對信息系統的安全性更加重視,在網絡設備、服務器、應用軟件等領域,中國正在加快國產化進程。
洋品牌患上“漸凍癥”
冰桶挑戰緣于“漸凍人”對生命的絕望,而漸凍人的絕望是這樣的:即便在美國這樣一個發達國家,患上這種病的人,在頭腦清醒的情況下,也只能眼看著自己的身體漸漸失去知覺。這也與國外軟件巨頭在國內的境地剛好相似。
在許多人心目中,洋品牌就意味著“高大上”,然而前幾日使用過期原料的福喜卻讓外來牌子大大出了一把“洋相”。同樣,信息產業界的洋品牌也頻出事故,往遠了說有棱鏡門,往近了看有國外安全廠商因高危漏洞遭公安部禁用。如此來看,“洋品牌”已經走下神壇,國產品牌其實更加可靠。
很多行業的國產信息化產品已具有替代國外產品的能力,但是只依靠政策推動并不理想,國產化必須遵循以市場主導的規律。大型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對于整個行業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進而對國產化的最終走向產生決定性影響。
數據顯示,高達90%的CIO認為,目前大型企業信息化新挑戰主要可歸結為三類:新技術、新模式帶來的新應用需求在云計算、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大數據、物聯網、企業社交、3D打印等新一輪的信息技術的影響下,大型企業的信息化面臨著巨大的挑戰。33%的企業信息化負責人認為滿足新技術、新模式帶來的新應用需求,是大型企業信息化的重要挑戰。
而應用軟件方面,尤其是管理軟件領域,國內產品也已經基本可全面替代同類的國外軟件。根據海比研究發布的國產化報告顯示,近10年來,隨著國內高端產品的不斷完善,在技術架構上比國外產品有后發優勢,從功能上亦基本可以完全滿足各類型用戶的需求,在國內大型或超大型集團企業的應用越來越多。國內管理軟件廠商已經在與國外產品的競爭中成熟,可以替代國外管理軟件。
對于冰桶挑戰,人們更多的是在意一桶桶冰水淋下來所能催動的公益效應,效果已經顯而易見;而對于國產傳統軟件廠商而言,業界更關心的是一系列互聯網、智能化的舉措和產品結構的優化,最終能否換來國產軟件的優勢延續。這應該是國產軟件從“冰桶挑戰”中應該學到的東西。
“點名挑戰”后的“結伴效應”
工信部的最新數據顯示,2014上半年軟件業務收入16929億元,同比增長21%,增速與前幾個月基本持平。其中,數據處理和存儲服務繼續領先全行業發展,實現收入3085億元,同比增長27.5%。軟件業實現出口223億美元,同比增長17.1%,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0.3個百分點。其中,中國財務軟件的國產化率已經超過90%,ERP的國產化率也超過80%,相對很多基礎軟件來說,應用類軟件具有較高的國產化率,包括辦公系統在內、眾多行業與領域的應用系統,國產軟件替代的能力已經基本具備。
也正是對發展趨勢的看好,在新一輪國家扶持政策引領下,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會在下半年重點關注軟硬件國產化投資機會。
應該說,國產軟件自誕生之日起就一直處于市場弱勢地位,雖然現在有點“起色”,但不可忽視的一點是外企也會抱團發展,國外的一些產業上下游之間會適當結盟。為了與強勢的國外軟件廠商相抗衡、提升競爭力,國產軟件廠商更應該聯合起來,建立各種企業聯盟,進行技術研發,實現關鍵領域重要技術的自主可控,并共同培育市場,突破國產軟件發展的市場瓶頸。
面對強大的國外品牌,本土企業在今年上半年迅速凝聚力量。在首屆國產軟件產業鏈合作峰會上,用友軟件、浪潮等為代表的50家重點國產軟件廠商悉數參加。在最新發布的《大型企業信息系統的國產化路徑》白皮書中也首次提出大型企業信息系統國產化的三大新思路和原則,即應用牽引、平臺重構、分階段實施,以及四條國產化路徑,即直接采用、對等替換、系統性替換、平臺替換。
國產化可以利用新技術、新模式進行彎道超車,但是,企業不能單純的為了信息安全、為了替換而國產化,要結合企業業務發展、業務需求、信息系統規劃,歸根結底要實現系統替換,系統、廠商、政府要共同抱團發展。
國產操作系統即將“迎戰”
整體來看,我國基礎軟件中,操作系統相對薄弱,雖然替代空間巨大,但難度也同樣巨大。由于開發操作系統門檻很高以及研發耗資巨大,一直以來微軟的操作系統在國內占有絕對的壟斷地位,市場份額在90%左右,國產操作系統地位微不足道。同時,很多企業和個人都在老操作系統上積累了大量軟件和數據,遷移到新系統很可能導致軟件失效、數據丟失,這種替換成本高到即使是該系統的原有生產商都很難說服用戶切換新操作系統。
但是隨著今年5月中央政府采購網發布《中央國家機關政府采購中心重要通知》,要求所有計算機類產品不允許安裝Windows 8操作系統。一時間,市場掀起軒然大波,軟件國產化替代的呼聲前所未有的高漲。
據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透露,今年10月有望推出支持應用商店的國產桌面操作系統新版本。這也說明國產操作系統的突破,將首先從桌面操作系統開始。
操作系統商業模式的創新很重要,營造能與谷歌、蘋果、微軟相抗衡的生態環境,這是成功的關鍵。目前,中國做移動操作系統的企業可以舉出十多家,但都不能說是自主知識產權,都是在Android上定制化,而且大同小異。因此,要把操作系統做出來,必須改變過去的做法,不是照搬以前模式,而是要把過去積累的資源整合起來,國家主導做統一的操作系統。
可以說,“一桶冰水”徹底澆醒了國內軟件廠商,目前來看,眾多大型企業通過實施信息系統國產化,已經比較好地解決困擾他們的技術、成本、安全三大信息化挑戰,享受到國產軟件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福利。國產化信息系統持續使用的過程,也是國產產品不斷完善、持續改進的過程,也必然使國產化真正落到實處,實現國產提供商和企業客戶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