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如今我們接觸到的所有事物都在向著簡單化的方向發展,IT行業自然也不例外。小到一臺PC,大到一個數據中心的建設,無不在朝著更便于使用、更易于部署的方向演進。以數據中心的建設為例,幾年前,要部署一個數據中心,必須經過咨詢設計、深化設計、然后分別采購電源、UPS、空調等設施,協調施工順序安裝調試。這樣整個周期下來,沒有一年通常是完不成的。而現在,通過智能微模塊數據中心的引入,通過標準化模塊化的產品,簡化甚至可以去除咨詢設計、深化設計。設備廠家同步機房裝修過程開始微模塊預制造、預測試,部署時間大大縮短,至少提升50%以上工期。
華為IDS2000模塊化數據中心解決方案
如此明顯的效率提升,使得越來越多的用戶逐漸接受智能微模塊數據中心的建設方式。在近日舉辦的2014年華為云計算大會(HCC2014)上,華為也展出了明星產品智能微模塊數據中心。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智能微模塊融合了機柜、供配電、制冷、布線和管理等所有子系統,支持單排或雙排密閉冷/熱通道的靈活部署方式,單機柜最大功耗可達21kW。據悉,該產品形式已經在騰訊天津數據中心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建設銀行的多個數據中心部署應用,成熟應用于金融、政府、電力等等各大行業。
華為數據中心基礎設施業務部總裁王德想在接受本站記者采訪時談到,除了快速部署,智能微模塊數據中心的一大優勢是保護投資。當今數據中心IT設備的更新換代周期為3-5年,基礎設施的生命周期為10-15年,傳統數據中心在建設初期就必須提前規劃和部署未來10~15年所需要的基礎設施。然而, IT設備換代更新速度之劇,使得傳統DC為匹配業務發展時需面臨都需要比較大的工程改造。而使用智能微模塊數據中心部署則能有效避免這一問題。
王德想介紹到,“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統一規劃、模塊化部署、分期投產,可從兩個維度上實現了可持續發展:一個是時間維度,分期投產,使資金利用更充分合理;另一個是空間維度,通過獨立的模塊設計,一個模塊就是一個單體獨立的小型數據中心,可以靈活組合滿足不同客戶對于可靠性等級、功率密度、安全等級不同的要求。通過智能微模塊模式,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靈活的升級擴容適配IT的發展,延長數據中心的使用周期。”根據華為數據統計,采用智能微模塊部署的方式相比傳統方式,能降低30%的初期投資、50%的部署時間和50%的運維人員。這對于任何企業而言,都意味著一筆十分可觀的費用。
談及華為數據中心基礎設施未來的理念時,王德想表示,華為的目標是通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技術為用戶打造更加簡單、高效、可靠的數據中心。經過十數年CT領域的積淀,華為在不間斷電源UPS、設備溫控控制技術方面累積了大量的技術和經驗。目前,華為已在數據中心領域構筑了較為全面的、端到端的產品解決方案,覆蓋大、中、小型數據中心各個層級的需求,能夠為用戶提供從咨詢、設計到解決方案的整套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