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科技公司小米最早透露正式推出智能家居是在今年的10月8日。在那一天,小米路由官方微博發布了一款“去偽存真”的智能家居宣傳海報,海報上可以清晰看到四款智能家居硬件產品的輪廓,以及微博0元首發時間——10月10日。不過,“去偽存真”的字樣讓不少人以為小米只會發布其中的一款,但是真實情況并非如此。
事實是小米在10月10日如約推出了智能家居產品,但不止一款,而是四款。“去偽存真”則是分別對應每款產品宣傳語的頭一個字,并非讓大家去掉小米不打算做的產品,猜會推出哪一款產品。小米四款智能家居產品分別是小蟻智能攝像頭、Yeelight智能燈泡、小米智能插座和智能遙控中心,并重新定義為“真智能家居”。
按理說,小米要急于打入智能家居行業,一兩款“真智能家居”產品足矣,美國的Nest就是很好的例子。年初,Nest雖然是被谷歌以32億美金的天價收購,卻只有兩款產品——智能恒溫器和煙霧探測器。盡管在產品種類上Nest不占什么優勢,但它的成功還是有目共睹的,無論是工藝設計上,還是內在功能上,Nest的兩款產品都值得贊嘆,并成為歐美比較受歡迎的智能家居產品。
然而,小米似乎并沒有只做一兩款產品的打算,而是起步就一次性推出四款,且不說產品是不是真的就比別家強,單從量上來說就可完勝不少初次進入智能家居的企業。難道小米一次性來個“四件款”就是為了以量取勝?問題當然沒有那么簡單,不然也無須刻意強調所謂的“真智能家居”。
為什么不是一款產品?我們不妨先假設小米的智能家居只有智能插座。曾有業內人士給小米算過一筆賬:假設小米插座的價格是59元(國內一般智能插座的價格,小米智能插座價格可能更低,據傳為39元),小米將出貨量提升到20萬臺每月,那么一年的營收是1.416億人民幣。相比之下,“小米上半年手機出貨量2611萬部,按照每臺1000元粗算,一年的營收至少是520億人民幣”。換句話說,一款智能插座一年的營收對小米來說根本不算什么。單從眼前利益角度看,專發一款就不如多款齊發。
考慮到小米曾想依賴一款智能路由來占領用戶客廳和找到智能家居的突破口的不成功經歷,多款產品齊發無疑更為保險。智能插座、智能燈泡、智能遙控中心和智能攝像頭四款產品,用戶可能不全部需要,但可能會其中某一款就能滿足用戶需求。
不得不說的是,Nest兩款很成功,也得不少人的喜愛,但畢竟只是智能單品,只是智能家居的“九牛一毛”。相比之下,國內智能家居企業南京物聯的智能家居系統模式要更為成功。智能家居通過物聯網技術將家中的各種設備連接到一起,提供家電控制、照明控制、室內外遙控、防盜報警、環境監測、紅外轉發以及可編程定時控制等多種功能和手段,所涉及的設備幾乎可以是家中一切。很顯然,即便功能再強大,一兩款設備的“能力”是很有限的,小米估計正是看到了這一點。
回過頭來看小米的四款“真智能家居”。表面上看,它們只是簡單的四款產品,實際上卻涉及了智能家居的四個方面,其中小蟻智能攝像頭屬智能安全,Yeelight智能燈泡屬智能照明,智能插座是基礎設備,而智能遙控中心將會對各種設備提供強有力的控制方式,四種產品既可以單獨工作,也可很容易組成一個相互配合的智能家居生態系統,以最大程度地占領消費者家庭。
我們可以說小米推出的是四款智能家居產品,實際上也可以說小米推出的是一個簡易的智能家居系統。雖然這個智能家居系統還不能與南京物聯等企業的智能家居系統相提并論,但借助這幾款“真智能家居”,小米將正拉開進軍智能家居行業的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