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Windows 8的正式發布還有半個月,微軟CEO史蒂夫·鮑爾默(Steve Ballmer)又一次提起了微軟的轉型。在周二給股東的公開信中他表示,微軟正在經歷全面轉型。在繼續堅持以Windows為核心的基礎上,將向設備和服務公司方向發展。
微軟的新戰略走上了模仿蘋果的路子。“軟硬兼施”的策略令蘋果的移動智能終端iPhone、iPad在市場上大獲成功,2010年,蘋果的市值第一次超過了微軟。相比之下,微軟業務重要支柱PC正在逐漸被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取代,姍姍來遲的Windows智能手機在全球僅有3.5%左右的市場份額。
但微軟仍有突破口。在移動互聯網領域,遙遙領先的蘋果盡管占據著高端用戶,但步入后喬布斯時代,蘋果開始陷入創新乏力的困境;具有垂直整合優勢的三星因專利問題在歐美市場有所影響,索尼、 HTC等安卓陣營合伙伙伴正自顧不暇,大局未定,微軟還有機會。
微軟變硬
微軟希望它的股東、客戶、合作伙伴和競爭對手統統意識到,它不再僅僅是一家大軟件公司。
既做運動員,又做裁判員,或將成為未來微軟的做法。
鮑爾默指出,未來微軟計劃繼續專注于開發“通過觸摸、手勢和語音等自然方式使用的新型產品”。
即將在10月底發布的Windows 8正是微軟轉變的開端。這是一款打通平板電腦和PC的操作系統,這意味著微軟能將PC的新功能和應用很快平移到平板電腦和手機上。
鮑爾默曾經在一次公開場合上預測稱,在一年之內,全球將有4億臺Windows 8和Windows Phone 8硬件產品。Windows 8產品包括PC、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和混合機,Windows Phone 8產品主要是智能手機。
“Windows 8是微軟翻盤的工具。”分析師邁克爾·西爾弗曾經對公開媒體這樣表示。
不過也有潑冷水者。在聯想2012年第一財季的營收電話會議上,聯想CEO楊元慶否定微軟公司推出Surface平板電腦、進軍硬件行業的策略。
“盡管我們不喜歡微軟提供硬件,但對于我們而言,不過是增加一個競爭者而已,”楊元慶在會議中如是回答,“他們只不過是許許多多競爭者中的一個。我們仍然很自信能夠提供比微軟在內的競爭者好得多的硬件。他們在軟件方面很強,但我們不相信他們可以提供世界上最好的硬件,而聯想可以。”但他很快話鋒一轉,稱對Windows 8的發布非常樂觀,聯想會充分利用它來推廣自己的新產品。”
重壓之下的轉型
當微軟在互聯網領域的觸角變得越來越長時,曾經的收購并未明顯轉變成自身業務的增量。時至今日,在普通消費者眼中,微軟仍是一家賣軟件,并且很久沒有推出一款讓人眼前一亮的創新產品的老牌IT廠商。
壓力早已漸漸逼近。2012年7月20日,微軟2012財年第四財季財報顯示,當季營收180.5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凈虧損為4.92億美元,而去年同期凈利潤為58.74億美元。這是微軟自1986年上市以來首次蒙受季度虧損。這是在為5年前的一樁沖動的收購埋單,該季度減記支出收購數字廣告公司aQuantive相關的62億美元。
緊接著,谷歌公司的市值10月1日首次超過微軟公司,成為蘋果之后的美國第二大科技公司。這一變化透露出來的信號是:科技行業已經進入“后PC時代”,投資者越來越看好未來谷歌基于互聯網、移動設備和服務建立起來的增長機遇;而微軟仍然主要依賴軟件獲取收入。分析師預計,微軟今后兩年的收入增速只能接近10%,而谷歌有望達到27%。
此時,微軟將從軟件向設備和服務公司方向的轉型的“新故事”無疑吸引了資本市場的眼球。不過,在艾媒咨詢CEO張毅看來,蘋果帶來的邊際效應依然存在,微軟還有機會,但它最大的挑戰不是資金,不是人才,不是品牌,而在于運作體系能否適應靈活、快速多變的移動互聯網時代,能否擺脫“賣軟件依賴癥。”
張毅認為,現在的競爭已經不是純硬件、軟件方面的競爭,軟件商主導硬件,只能說是增量的補充,具體而言,微軟仍有幾步要走。”一是愈演愈烈的專利戰意味著轉向硬件的微軟或將模仿谷歌,在手機廠商收購上有所舉動;二是要在上游整合的資源調配上下功夫,三是在渠道上如何與運營商打交道,四是如何吸引開發者,構建出與蘋果、安卓匹敵的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