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兩會,交通問題必定會成為廣泛討論的話題焦點,今年,代表們更是劍指“治堵”,強烈發聲建設智慧交通。作為交通科技領域“十三五”規劃布局的重點專項之一,智慧交通被認為是保障交通安全、緩解擁堵難題、減少交通事故的有效辦法。智慧交通涵蓋新能源、智慧停車、智能公交、出租車信息服務管理、交通信息采集與發布等項,其中,智慧停車經過近一年來的飛速發展,勢頭正猛。
上海的兩會代表提案就是重點關注解決停車難問題,提案建議采取措施盤活存量泊位資源,一是啟動供給側改革,鼓勵行業內的兼并收購,培育專業化、規?;\嚬芾砥髽I,發展連鎖經營。二是將“互聯網 ”與傳統停車行業融合,通過對停車設施的智慧改造,建立上海市公共停車信息平臺,圍繞平臺開展錯峰停車及車位共享服務,有效地解決信息割裂、信息不對稱問題,提高泊位資源利用效率。如推動PR停車設施的建設運營,并配套大型超市、區域商業和餐飲等服務功能,吸引自駕上班族停車。
其實,提案中的部分建議,已經有智慧停車企業早就開始這樣做了。以國內發展較好的智慧停車平臺ETCP為例,ETCP作為典型的“互聯網+停車”企業,其核心功能是不停車電子支付停車費,解決進出停車場排隊擁堵問題,同時,ETCP還支持動態車位數據實時查詢,盤活停車場車位資源,提高車位周轉率,長遠來看,ETCP還將搭建用車服務平臺,集停車、洗車、保養、車險等于一體,與商業地產合作,在大型商圈、商業綜合體周邊以LBS為基礎提供用車全產業鏈服務。
正如交通運輸部部長楊傳堂在兩會特別節目《做客中央臺》上所說,智慧交通的應用將使交通支付更加便捷,出行可以海陸空聯程聯運、一票到底、網上支付;ETC的概念不再局限于應用在高速公路上繳納通行費,更將廣泛的用于交停車費。智慧交通,這一次,極有可能停車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