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沈陽,藍天白云,微風和煦。在這個城市最美的季節里,東軟迎來了她25歲的生日。
25年間,從無到有,從艱辛走向輝煌,東軟走過了一段十分值得回味的創業歷程。在“心的旅程”東軟25周年的慶典上,一段講述東軟創業發展史的短片不禁讓很多人熱淚盈眶。
“我們創業者走過的就是這個過程,收獲的不是快樂,而是經歷的磨難。可能很多人為了幸福和快樂很期待,我覺得創業者如果沒有了困難,沒有了挑戰,就會覺得十分的乏味。”東軟集團董事長兼CEO劉積仁的這段話,道出了25年來東軟走過的艱辛路。
“我們是在活著一條命的時候創造另外一條命”
1991年,東軟誕生在東北大學。在那個年代,軟件還不是商品,更沒有人愿意為軟件付錢。而正是彼時的困局,造就了東軟最初的性格:“正因為這樣的環境,才培養了我們的智慧,我相信一個饑餓的人對環境更加敏感,更加有野心。在這樣一種環境下,我們有的是夢想、激情,有的是我們的韌性、耐心,以及我們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劉積仁說道。
在軟件行業,一個企業的平均年齡是7年,對于已經走過了25個春夏秋冬的東軟,劉積仁表示“我們十分滿足。”為何東軟如此“長壽”?用劉積仁的話來說:“東軟的25年,活得根本就不是一條命,我們是在活著一條命的時候創造另外一條命,我們的活法是在疊加的過程中,在生命創造的過程中,我們不斷地延續著我們的生命。”
東軟集團董事長兼CEO劉積仁
回望東軟一路走來的歷程,你會發現,劉積仁的這一頗感壯烈的比喻十分形象:“當任何一個行業有一個平均壽命周期的時候,你要不想死,就要提前找到另外一個活法。東軟的25年,就是我們不斷堅守,不斷打造自己的生命,不斷地忍耐的過程。”
在生命的最初,東軟試圖成為一個軟件產品公司。但由于軟件市場盜版嚴重東軟開始專做產品集成,由此,東軟也成為國內第一家軟件不收費、而通過硬件賺錢軟件公司。很快,東軟便意識到,這一方式并不能夠帶來持續的利潤,接下來,東軟便走進了解決方案領域。“客戶對我們有需求,就需要我們活得更長、需要我們不斷地發展,從而為他們帶來的持續的服務,意識到這一點,所以東軟開始進入了解決方案市場。”劉積仁說道。
而對于一家企業而言,堅持下去,需要的不僅僅只是勇氣和決斷,最現實的問題還是資金。對此劉積仁毫不避諱,而東軟無疑也是務實的,早在公司利潤還不能得到保障的時候,東軟就果斷大規模進入到國際市場。在廣闊的國際市場上,東軟發現了一批需求精準、思維前瞻的客戶,也正是憑借在國際市場上所打開的局面,東軟獲得了足夠的利潤空間來支持國內發展的長線戰略。
同時,東軟對于發展的目光也是十分具有前瞻性的。當行業還未走到拐點之前,東軟便察覺到隨著中國軟件人力資本的不斷上升,競爭將會更加激烈。因此,東軟及時提出了要向產品、想整體解決方案、向服務進行戰略轉型。由此,也成就了如今東軟在醫療、汽車電子、教育等諸多領域的成功。
回顧這25年來支持東軟不斷成長的動力,劉積仁總結道:“我們十分專注技術,我們一直強調工程師文化、工匠精神。我們不保守、不固執,我們知道生命的短暫,就知道要在危機沒有發生之前就付出行動。我們十分重視人才,我們認為一個軟件企業最重要的就是人才。我們也特別地重視跨界融合,因為東軟現在所有的軟件都是和一個跨界的業務結合,才能表現出它的價值。通過全球化的過程,使我們的心胸更加開闊,使我們不斷地修行,不斷地打造生命的動力。”
“這個世界上只要容易的事都不是機會,只要困難的事才是機會”
“25年培養了我們喜歡困難的性格,我們認為,最大的機會就是困難。你會發現這個世界上只要容易的事都不是機會,只要困難的事才是機會,因為所有的人都怕困難,克服困難本身是你的一個修煉,修煉你的身體,修煉你的思維,也修煉你的性格,同時也會強大你的智慧。”劉積仁的話,道出了過去25年間東軟在選擇每一條道路中所悟出的真理。
那么,站在下一個5年、10年、25年的路口上,東軟又將走向何方?
“在今后軟件的時代,我相信東軟能夠認識到下一步自己應該做什么,應該往哪個方面發展。因為對于這樣的選擇,東軟有一個很重要的基礎,就是我們對這個行業的認識。”劉積仁說道。
劉積仁表示:我們當今所處的環境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首先,互聯網的變化構造了一個虛擬的世界,萬物互聯的成本變得越來越低,連接的范圍越來越復雜,覆蓋越來越廣闊;連接構造了一個新的生態、新的系統、新的邏輯,在這樣一個全新的連接環境下,軟件會表現的不同。在連接的基礎上,數據變得復雜,而解決大量數據的基礎是計算,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實時性、準確性,大數據的充分融合,都會使計算變得十分復雜,對云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大。當整個的智能變普及的時候,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裝備搭載越來越多的軟件,智慧會越來越強。所以任何一個制造業的公司都要成為一個軟件公司,成為一個IT的公司,行業與商業模式都會發生充分的融合。
如前所述,處在這樣一個充滿變革和挑戰的時代,對于今天25歲的東軟而言,或許正是下一個機會的嶄新開始。
“未來的軟件的普及、以及軟件與互聯網的融合,會形成一個新的生態,包括在這個過程中的協同、社交,以及娛樂,我們會看到一個新的商業環境的形成。而這個商業的環境,現在可能才剛剛開始。”劉積仁說道。
在劉積仁看來,未來,軟件價值的創造將會有多種新的形式:軟件是服務、軟件是新商業、軟件也可以是股權,軟件將開始以價值來定價。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軟件企業與客戶的關系將是完全綁在一起,在這樣的基礎上,這是東軟所預見到的未來軟件產業能夠產生的變革。
那么,在這樣的變革中,未來的東軟又會是什么樣的?
劉積仁表示,在技術上方面,東軟將圍繞著三個最主要的環節:互聯、智能,融合,去關注大數據、計算、數據挖掘,以及東軟所能夠把這些計算變成價值的能力。“關注軟件能不能演變出其他的行業,和其他行業的充分融合,這是我們技術的路線。”劉積仁說道。
在定位方面,東軟未來的規劃路線也十分清晰。眾所周知,過去的東軟是一家軟件公司,而未來,東軟將在幾個垂直領域展現出不同業務線更鮮明的特征。對此劉積仁說道:“東軟首先還會還是一個軟件、IT服務的公司;其次,我們會成為健康領域里一個領先的公司;在智能制造方面,無論是在汽車還是移動這兩個領域,東軟都會成為這個行業的領導者。另外,在大數據、自主平臺方面,東軟會成為軟件產品和平臺公司。同時,在教育領域方面,東軟也會取得非常大的發展。最后,東軟要成為一家創業的平臺公司,我們要通過持續激勵的計劃,讓東軟產生更多的創業公司和創業者,我們要將技術、資本、激勵和我們所有過去積累的東西,使其成為一個新的創業體。”
“東軟活得長的奧妙是什么?怕死。”
有人問劉積仁:“東軟活得長的奧妙是什么?”劉積仁的回答是:“怕死。”
面對未來,沒有人比東軟自己更希望活的長久。而對于“怕死”這個概念,劉積仁是這樣說的:“我覺得對于怕死來說,更重要的誰都怕死,問題就怕你不知道你能活多久。當我們知道一家軟件企業的平均周期就是7年,所以我們對生命的渴望、我們對自身準備的急迫感就更加緊迫。因此,我們不會等到垂危的時候再想創新。我們一定會在一個生命、一種模式沒有走向衰退、沒有走到拐點之前,就要進入到一個新的過程中去。”
褪去25年來所編織的華麗外衣,我們看到的是一個25年來一直將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東軟。
讓我們祝福這個創造了軟件企業25年輝煌歷程的東軟,在下一個奔跑的起跑線上,再啟另一段新旅程、再創另一番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