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機器人更好地為人類服務,首先必須解放其“雙足”,讓其自由行走。十五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如今在港中大讀博士研究生的韓龍,立志要做天下第一的移動機器人自主導航技術供應商——讓機器人自由奔跑為什么創業?
“很簡單,我從小就特別喜歡機器人,但現在市面上沒有我想要的。”
于是,自己干——為了有產品,得先有個公司,干脆創業。
2015年,在香港讀博的韓龍看到市面上做機器人的多半是做機械臂的、做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自動搬運車)的、做陪護機器人的,在他看來,它們都“被限制住了”,只能在固定線路上單調來回,或者跟隨主人腳步移動,而韓龍希望給它們以 “自由”。
機器人如何“自由”?
2012年,他加入香港中文大學先進機器人實驗室,攻讀機器人學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導師是赫赫有名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徐揚生教授——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為表彰徐先生在科學、教育事業所做貢獻,將小行星1999G J5命名為“徐揚生星”。
名師出高徒,2012年,先進機器人實驗室與深圳聯想研究院進行了一次超前的項目合作,目標是開發一臺千元級別的家庭監控機器人樣機,利用普通攝像頭實現室內導航、人臉識別、手勢識別等一系列功能。當時,韓龍負責整個移動底盤的設計及底層運動控制系統的開發,這讓他對自主導航技術有了一個深刻、全面的認識。
此后實驗室得到香港政府資助,開始研發工業AGV(自動搬運車)。這一次,韓龍擔任整個技術團隊的負責人,產品順利在工廠環境完成試運行,他也借此發表多篇國際論文、獲多項專利。
這些寶貴的經驗促使他思考:如果將自主導航技術與工業AGV結合呢?那不就可以解放機器人的“雙足”,讓機器人實現“人身自由”?——這不正是自己理想中的機器人嗎!
創業的火苗在韓龍的心里燃了起來。
讓機器人自由奔跑
2015年,深圳著名的星河集團成立了領創天下孵化器,并特意成立了一個子孵化器,專門資助港中大師生的創業項目。博士尚未畢業的韓龍在征得導師徐揚生同意后,于同年10月份成立了靈喵機器人
2016年10月,經過一年積累,靈喵發布了第一個激光自主導航模塊NPU(Navigation Processing Unit),即全場景移動機器人自主導航模塊。
NPU主要集合了三大核心功能:
1、自主建圖:NPU模塊中的SLAM同步定位與建圖技術能夠幫助機器人在任何場景自主構建地圖、并儲存于系統中,讓機器人的“眼睛”在“大腦”中形成對周圍環境的認知。
2、智能規劃:自主建圖后,NPU模塊開始規劃最優路徑,并將信息轉換為輪子(或其他運動系統)的運動指令。“大腦”確定目標后,機體就開始尋找最合適的道路。
3、執行與智能避障:在運動中,機器人可通過超聲波、紅外、碰撞開關等多種方式進行避障,并可智能繞行、減速或等待。
只要將靈喵的NPU模塊植入到常規的移動機器人系統中,就可以實現自主導航,讓機器人“自由奔跑”。
令人好奇的是,既然掌握了這種核心定位及移動技術,為什么靈喵不自己做特定的整機產品呢?
其實,早在韓龍讀博時期,就已經做過機器人整機了。2013年8月,他在實驗室中作為團隊領袖,負責研發一臺全方位載重機器人。從設計到投入使用,花費高達數百萬。
他清楚地認識到,要從無到有做出一臺完整的機器人,需要經歷軟硬件研發、外觀設計、供應鏈生產、產品穩定性測試等一系列復雜過程,會消耗極大的人力物力。他認為,自己團隊的優勢不在于此,對于一個初創公司來說,團隊必須在目前精力有限的情況下,找準一點,迅速聚焦。
此外,韓龍告訴Xtecher,特定機器人在自主導航技術上受限于特定的應用場景。一種場景下適用的技術,在另一種場景下可能完全不能用,以至于通用性較差因此,韓龍決定發揮自有優勢,將靈喵定位于開發移動機器人的全場景自主導航核心技術——旨在幫助各類整機開發商以最少時間和資金,獲得最佳的自主導航技術與服務。
2015年10月,靈喵正式成立,基于強大的移動及定位技術背景,11月即獲得兩百萬人民幣的天使輪融資。僅僅半個月之后,靈喵便接到了第一筆訂單。此后,靈喵不斷接到工廠、酒店等企業的訂單,他們的自主導航方案依據復雜程度的不同,收費每套從幾萬到十幾萬不等裝有NPU模塊的機器人
在靈喵辦公室里,有一臺裝載著NPU模塊的自主移動機器人,韓龍讓技術人員操作機器人給Xtecher做了一次演示。
隨著機器人的移動,平板電腦上漆黑的地圖逐漸明亮了起來,這就是NPU模塊內的SLAM自主建圖過程。之后,技術人員在平板電腦上設定了目的地,機器人開始從前門向后門移動。期間,機器人緩緩繞開散落在過道的紙箱。在到達目的地前,技術人員在過道中走動穿行,當機器人遇到他時,先是緩緩停下,然后繞行,最終停在了目的地——整個過程,機器人都沒有觸碰到紙箱或移動的技術人員。
在商業落地上,靈喵將移動機器人的應用場景分為四類:工業場景(物料搬運、物流分揀)、商用場景(銀行導引、商場監控、酒店服務)、家用場景(家庭監控、家用清潔)及戶外場景(電力巡檢、社區巡邏)。
靈喵的四個目標應用場景幾乎涵蓋了所有移動機器人的使用領域。韓龍告訴Xtecher,他們的目標是在機器人自主導航技術上成為天下第一。
“我們的目標是——全球第一”
這位15就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的CEO口氣不小,但韓龍卻認為靈喵機器人具有足夠的競爭優勢:
首先,韓龍個人有著非常豐富的機器人研發經驗。
從中科大少年班畢業后,韓龍被保送到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師從徐揚生教授。2009年底,韓龍所在的智能仿生實驗室獲得中國科學院的重點資助,得到九百萬國家撥款,開始研發中國第一臺首腦型管家機器人,旨在實現機器人在家庭環境中為人類服務的目標。
歷經兩年時間,樣機研制成功。管家機器人能夠通過激光導航系統實現自主導航,配合頭部的攝像頭可以識別冰箱內的各種飲品。主人只需通過手機下達指令,機器人即可自動從客廳前往冰箱,并抓取一瓶汽水送回給用戶。參與這個項目的研發,為韓龍打下了厚實的基礎。
此后,韓龍在碩博階段相繼參與救災機器人、家庭監控機器人、工業AGV等機器人項目的研發。如今,雖已開始創業,韓龍仍常回到香港中文大學和深圳先進科學研究院機器人實驗室。在那里,多年的學術經驗可以讓他在學術上和眾多教授、博士溝通,以此獲得最先進的技術信息。平時在工作上遇到的疑問難點,也可以拿回實驗室同教授們商量探討,共同研究解決方案。
于是,理論層面、實踐層面、學術資源層面,韓龍都充分“武裝”了自己。其次,相較于別的機器人公司,靈喵不涉及傳感器和機器人整機的開發,而是專注于打造全場景通用的自主導航技術。技術上高度聚焦,商業上簡單明了。
此外,韓龍的自信還源自于另一方面,他認為靈喵機器人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
在韓龍眼中,深圳為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提供了最好的土壤:第一,本地需求巨大,作為支柱的3C行業對機器人有海量的需求;第二,產業鏈完整,與機器人配套所需的軟件、機械及電子行業水準全國領先;第三,地區政策環境寬松,整體創新活力很強。
廣東是中國制造業重鎮,且正逢制造業轉型升級時期,為機器人和智能制造應用提供了廣闊的市場。據廣東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統計:以工業機器人為例,2015年廣東機器人保有量為4.14萬臺,占全國18.8%,占全球2.49%,同年新增1.82萬臺,占全國四分之一,全球6.9%。預測未來中國機器人市場高達三分之一會在廣東省,所以廣東地區的機器人產業有巨大發展前景和眾多潛在客戶。
靈喵希望以深圳為基礎,用三年的時間更緊密地與深圳及省內客戶合作,為工廠、企業、酒店、銀行等打造更實用的產品,力爭成為廣東省最好的自主導航機器人解決方案提供商。立足廣州之后,靈喵將在香港設立研發和市場中心,借此吸收更具國際化視野的人才,為下一步進軍全國乃至國際市場做準備。縱觀靈喵今日發展的大好勢頭,我們很難想象,在公司成立初期,韓龍曾經為了一個問題苦惱萬分。
人才爭奪戰
人才。
雖然機器人領域人才濟濟,但自主導航領域的人才鳳毛麟角,和韓龍同期的同學基本都還撲在實驗室里做研發,很難招到合適的人。再加上創業之初廟小名微,剛成立公司時,一度落魄到沒人干活的地步,韓龍幾乎成了“光桿司令”。
怎么辦?市場沒有,自己培養。
通過在學術圈大力搜尋,韓龍終于找到幾位有潛質的年輕人。即便當時他們對于自主導航技術一無所知,但他們對機器人的興趣與激情打動了韓龍。于是韓龍決定傾囊相授,將自主導航技術的關鍵理論教授給他們。經過半年的努力,他們順利成長為研發骨干。
2016年11月,經過整整一年的等待,韓龍終于從華為挖來他們如今的CTO涂思聰。
事實上,早在2015年年底兩人見面就相談甚歡,在了解到靈喵的規劃定位后,當時這位華為A級員工當即表示:我想把我的下半生托付給你們團隊!韓龍聽后特別感動,“比融到錢還要高興”。可好事多磨,原本敲定次年三月入職,但華為卻遲遲不肯放人,韓龍說,“沒關系,我等你。”由于各種事情的耽誤,韓龍從三月等到九月,又從九月等到了十一月,經過整整一年的等待,韓龍終于迎來了這位CTO。
此前,除了每周五晚上能和女友吃一頓飯,韓龍的時間基本全放在了公司的運營上。他不僅要思考公司戰略發展方向,還要操心公司的日常運作,以及對外的商務洽談CTO涂思聰加入之后,韓龍將研發過程的進度管理、任務下發、產品跟蹤、質量監督等一系列重要的工作全部交給了他。在涂思聰的帶領下,靈喵機器人迅速加快了發展的腳步。
作為一個技術主導的高科技公司,韓龍十分注重團隊的研發人員比例。
如今在靈喵,研發人員占比達到了90%。當Xtecher到達靈喵辦公室的時候,一個女生正拿著螺絲刀對著模塊進行拆裝測評。
即便如今兵強馬壯,人才,依舊是韓龍心中的重中之重。
韓龍認為,雖然機器人在科研領域一直是熱點,但市場和技術都尚未成熟,關鍵器件造價甚高,真正適用的產品稀缺,服務類機器人公司在數量上更是十分不足。以上原因導致大量的專業人才轉而從事其他行業,造成了嚴重的人才流失。
此外,市場體量的不成熟也是移動機器人的困境之一。
很多人問韓龍,“你們把技術展示出來,不怕競爭嗎?”韓龍總是無奈地答,“市場體量這么小,國內做自主移動機器人這塊的也就十幾家企業,還不趕緊想辦法把市場體量做大起來,有什么好競爭的。”
這輩子肯定做機器人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韓龍覺得,創業和科研在某種程度上是相似的,堅持是唯一的不敗法則。
如今,有好幾個投資人找到靈喵,正和韓龍洽談下一輪的融資計劃。雖也算小有成果,但韓龍一直沒有忘記自己最初出發的目的他從小就喜歡機器人。童年開始,各類科幻電影和雜志一直伴隨他的成長。15歲考上中科大后,少年得志的他在學校里“玩得瘋狂”,以至于將自己對機器人的夢想拋到腦后,直到碩士階段遇到徐揚生教授。
在徐教授的帶領下,幼時夢想愈發清晰強烈起來。此前他只知道“想做”,卻不知道“如何做”,經過一個個實驗與課題的打磨,他逐漸將心中的概念化為實物,也更加確信了自己的目標。
此后,他一路深耕機器人領域,一個感受越來越強烈:“我這輩子肯定要做機器人。”
他深深感受到,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等因素影響,家庭型、商業型服務機器人的需求在不斷上升。此外,物聯網、人機交互等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也促使服務機器人成為下一波的發展浪潮。
韓龍相信,相比日漸成熟的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的市場潛力會更為巨大。
回顧當初,從借助別人的工作室注冊公司,到如今有擁有一百多平的場地;從當初的“光桿司令”到如今的二十號人,韓龍和他的靈喵正穩步成長,慢慢向目標靠近。道阻且長,他的野心很大也很小:要想服務機器人更好地為人類服務,首先必須解放其“雙足”,讓其自由行走,而這正是韓龍的使命和出發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