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數字展廳多媒體
從某種角度上說,了解一個地方的過去和現在是從博物館開始的。
一座博物館就是一部物化的發展史,人們通過文物與歷史對話,穿過時空的阻隔,俯瞰歷史的風風雨雨。從小里說,這是源遠流長的地方,歷史的重要見證;從大里說,這是維系中華民族團結統一的精神紐帶。
博物館是征集、典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的場所。并對那些有科學性、歷史性或者藝術價值的物品進行分類,為公眾提供知識、教育和欣賞的文化教育的機構、建筑物、地點或者社會公共機構。博物館是非營利的永久性機構,對公眾開放,為社會發展提供服務,以學習、教育、娛樂為目的。
博物館、科技館本身是科普氛圍濃厚的展覽展示場所,在這樣的基礎上,運用虛擬現實、新型多媒體技術,能夠將所要展示的信息更為高效地傳達給觀眾,同時也提升展館的檔次和格調。
博物館多媒體展覽陳列的設計原則
通過對視頻、音頻、動畫、圖片、文字等媒體加以組合應用,深度挖掘展覽陳列對象所蘊含的背景、意義,實現普通陳列手段難以做到的既有縱向深入解剖,又有橫向關聯擴展的動態展覽形式,促進觀眾視覺、聽覺及其他感官和行為的配合,創造嶄新的參觀體驗,提高其觀賞、探索的興趣,從而最大程度領略展覽設計者的意圖,形象生動的多媒體展覽陳列已成為博物館展覽陳列藝術中一種新興的重要表現形式。
毫無疑問,多媒體展覽陳列是博物館未來展覽的方向,但是這種文化事業與科技產業的協同創新,對于博物館來說還是一個處于探索階段的新課題,涉及到各學科知識、成果的綜合運用,尤其是歷史文化類博物館,不僅要考慮各種前沿展示技術的應用,還必須考慮所運用的技術手段、設備和所要表現的歷史文化內容、總體展覽形式環境之間的和諧與相融。究竟博物館應當如何設計自己的多媒體展陳呢?
在這里,華堂科技根據多年研發、設計、實施不同類型城市規劃展覽館、企業展館、博物館的經驗,提煉出以下多媒體展陳設計應當遵循的一般性原則,權供博物館設計自己的多媒體展陳時參考。
地面投影 互動電子地圖 博物館 投影翻書 電子簽名 拍照
AR 增強現實 4D 5D動感影院 時空隧道 多通道隧道投影
穹幕影院 球幕融合 互動魔鏡 全息背投 360度 全息立體成像
博物館多媒體展覽陳列的設計原則
一、一切從展品出發
多媒體展陳真正要展示的是展品本身,而不是技術手段。
這就要求在設計之前形成完整的、貼切的展覽設計理念。展覽設計理念的形成源于對展覽內容的理解,是對展覽內容、觀眾心理、展館環境等因素合理的、綜合的把握。多媒體展陳的設計、實施必須以得到確認的展覽設計理念為指導。
不同類型的博物館具有不同的展覽設計理念??茖W技術類博物館所展示的是科學原理、技術手段的發現、發明和應用,多數的展品就是在科學原理指導下形成的設備本體,觀眾對科學理論、技術的理解多數是通過作為展品的設備的解析、運行而得到的。因此在大多數的科技類博物館中多媒體展陳的應用引入了大量的技術設備,直接來表現這些設備中所蘊涵的科技原理。而歷史文化類博物館中多媒體展陳的成功實現應基于對“科技、藝術、文化”的深刻理解之上,融合環境、內容所形成的氛圍,淋漓盡致地表現文物所表征的文化的面貌與進程,滿足觀眾對展覽體驗、探索、獵奇的訴求。
在每一個多媒體展陳項目中,我們都需要具體分析展覽的特點,明確多媒體技術的運用點,真正做到畫龍點睛,力求技術應用與內容表現達到無縫融合,使觀眾在參觀過程中沒有技術手段應用的突兀感,能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多媒體技術所表達的展覽環境中。
二、以觀眾為中心
觀眾是博物館得以存在、發展的主要因素,博物館多媒體展覽陳列必須確立自己服務理念:一切以觀眾為中心,站在觀眾立場為觀眾提供服務。
樹立這一觀眾為先的理念,對于多媒體展陳來說意味著必須在各種參觀環境中,包括群體參觀環境、個體參觀環境、網絡參觀環境,在展覽和觀眾之間創造出一種互動激發關系,幫助博物館做到在服務上領先一步,增加觀眾資源的保持力。
群體參觀環境——存在于實體博物館展廳之中,在可控狀態下與展品實體、數據相結合,匯聚音視頻、信息技術、自控技術的線性動態展示環境。在這種群體參觀環境中,集體行為的一致性是第一要素,缺乏互動能力,在與觀眾的界面上,重點是表達簡潔、有沖擊力、行為安全,在后臺技術界面上,重點是自動化程度高、維護成本低、可調整性強。
個體參觀環境——存在于實體博物館展廳之中,在交互狀態下與展品實體、數據相結合,匯聚音視頻、信息技術、自控技術的互動展示環境。在這種個體參觀環境中,觀眾可以長時間地關注某個問題,因此在這類展陳裝置中,需要深入地闡述、詮釋、引申展覽內容,具備個性化內容定制、交互操作,具有完善的信息交流、輸出和服務功能,并要充分考慮裝置的堅固性、安全性、易用性和可恢復性。
網絡參觀環境——存在與網絡中的、在交互狀態下的,與展品影像、數據相結合的,匯聚音視頻、信息技術、通信技術的遠程互動展示和服務環境。在這種環境中發生的多數是個體參觀行為,和實體展館中個體參觀環境相似,不同之處在于,在這種情況下觀眾所操作的是個人自備的信息終端,其性能千差萬別,有可能是多媒體計算機,也有可能是智能手機,因此需要充分考慮多媒體展覽軟件的兼容性、可移植性、簡捷性。
三、為展示效果確立目標
取得效益是設立展覽的根本目的,在多媒體展陳方案設計過程中要充分分析技術的應用點,把握住內容和技術的無縫結合,打通盈利的技術關節,取得直接效果、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等方面的成功。
體驗式的新奇而深刻的參觀,對于觀眾而言,這是直接的感受,也是多媒體展陳最直觀的效果。只有對展覽的內容具有深刻的文化理解,對多媒體技術具有熟練的駕馭能力,充分領會展陳設計人員的藝術創意,綜合分析影響展覽的各類外部因素,才能使多媒體展陳和整體展覽相得益彰地融合在一起,促進觀眾的參與、理解和思考。
向觀眾傳遞過往歷史發展過程的信息、啟迪對未來社會發展方向的思路,提升、增強觀眾的素質修養,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則是多媒體展陳重要的社會效益。同時,多媒體展陳不僅能加強展示的效果,還能調動起觀眾參與的興趣,構建良好的盈利平臺。通過多媒體展覽推出元素統一、貫徹各個環節的代言形象,逐步創立博物館自有品牌,開發涉及紀念、知識、趣味、游戲類產品,拓展營收空間,利用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自動化控制技術包裝、管理各類公共空間,樹立形象、創立品牌,帶動衍生產品的開發,構建娛樂休閑空間,形成新型的市民高層次休閑娛樂場所。
四、在技術上保持前瞻性
多媒體展陳是一個新興領域,設計發展的方向具有許多的不確定性,一項新產品或新技術便可以給設計帶來重大的改變。相應地,博物館多媒體展覽陳列在技術應用上必須具有相當的前瞻性。
任何一項新技術的引入,都須根據展覽的傳播規律和內容表現的需要,歷經一個轉化和適應的過程。對于博物館來說,意味著可以在持續開發的、可拓展的功能模塊中進行更好的規劃,滿足觀眾的現時需求又具備進一步更新、替換、擴充的能力。換句話說,就是指學科認識、技術進步、社會時政的協調發展,它們是一個密不可分的系統,既要達到充分而美觀地展示內容的目的,又要留有擴充和調整的技術空間。
在技術日新月異的數字時代,新穎創意的實現有賴于技術的創新。在多媒體展陳中引入最前沿的數字媒體播控技術,全面擁抱科技所創造的新感知形式,不僅給觀眾帶來超感官的特殊體驗,溝通與互動的速度亦大大加快,甚至使得觀眾成為展陳的一部分,許多呈現的結果也都因為參與者的不同反應與操作而有所差異,為展陳項目塑造和詮釋全新的意義。
北京華堂立業科技有限公司
張工18610220916 QQ1438682356
北京市海淀區萬泉河路68號紫金大廈706室(人民大學西門南300米)
010-51455408 400-706-6162
公司官網:www.htdmt.com www.dmtck.cn
多媒體案例視頻:http://www.tudou.com/plcover/locBESxmqCg/